2016年深冬,當我摘下軍銜帽徽時,軍旗上的八一紅星早已在心中烙下永恒印記。從橄欖綠到企業藍,變的是制服顏色,不變的是軍人的忠誠底色;從訓練場到施工一線,改的是戰場坐標,不改的是沖鋒的姿態。入職集團七年來,我扎根項目建設一線,在新征途中續寫軍人的使命擔當,在個人成長的軌跡上鐫刻企業的價值追求。
誠信共贏:以赤子情懷架起連心之橋
軍人的誠信,是“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建設者的誠信,則是“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的承諾。在集團投資建設的涇青高速公路項目,安徽建工路橋四分部項目團隊以品質工程建設彰顯企業誠信形象。面對山區復雜地質、環保嚴要求的雙重考驗,我們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隧道施工中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的工藝,有效防范山體滑坡風險,并充分利用隧道洞渣進行碎石加工,應用于混凝土中,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目標;在拌合站、水穩站等場站安裝自動噴淋設施,堅持不間斷灑水降塵,配合霧炮車全天候作業,嚴格控制揚塵濃度,用品質和綠色彰顯企業誠信底色。
當地村民起初對施工心存疑慮,擔心噪音和污染影響生活。為此,項目調整作業時間,增加環保措施對砂石材料進行覆蓋,并修繕村內破損道路,方便群眾出行。一位年過七旬的老黨員感慨:“過去修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你們不僅修了高速,還給我們修了‘幸福路’!”得益于千千萬萬名安徽建工人踐行“誠信履約”的理念,讓我們贏得了地方政府和業主的長期信任,助力集團2024年累計中標、參與高速公路投資共15條。
在阜南S105建設期間,我們經常前往曹集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為孤寡老人清潔衛生、修剪指甲、贈送米面糧油,老人們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就像親兒女一樣貼心。”在合寧高速滁河大橋項目,面對百年不遇汛情,項目團隊連續奮戰8小時,共裝填運送沙袋5000余個,為滁河固堤護壩,有力保衛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徐淮阜高速淮北段項目,面對新冠疫情大面積爆發,駐地全面封控,我們緊急調配口罩、消毒液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捐贈給周邊村莊,幫助駐地群眾渡過難關。這些公益行動,既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擔當,更是以誠信之心搭建企地共贏的橋梁。
卓越創新:以攻堅姿態突破發展之難
軍人的骨子里永遠流淌著“爭第一、扛紅旗”的血液。在合寧高速滁河大橋項目建設中,作為項目綜合辦公室主任,我積極推進服務創新,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通過“四服務”不斷提升,形成企業發展、職工實惠的雙贏局面。以“環境服務”為職工創造優良工作生活環境,以“安全服務”把保護職工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文化服務”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以“保障服務”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順利推動項目部獲得集團“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在涇青高速項目建設中,作為黨支部副書記,我創新“黨建+安全”“黨建+質量”帶動模式,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深度融合。面對隧道圍巖破碎,施工難度大等難題,我組織支部黨員成立“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帶領職工攻堅克難,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為項目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獲評了集團2024年度下半年“流動紅旗黨組織”榮譽。
創新不僅是業務工作的突破,更是思維的轉變。在處理阜南S305項目工農矛盾時,我積極探索企地“共建共享”機制,邀請村民代表參觀項目部和項目建設,組織青年職工慰問困難家庭、幫助搶收莊稼,并在施工現場設置“民生通道”,保障群眾生產和日常生活出行。這種“以心換心”的工作法,讓原本對立的群眾變成了項目的“義務宣傳員”,后期征地效率提升3倍。“卓越創新”的價值觀告訴我:卓越不是超越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我;創新不是盲目求新,而是用智慧破解難題。
忠誠擔當:以軍人本色筑牢信仰之基
2017年剛入職時,我從綜合辦公室文員做起,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服從命令、雷厲風行”成為我的行動準則。阜南S305項目是連接皖北地區的重要交通干線,項目前期面臨著沿淮基本農田保護區征地、國有農場協調、群眾阻工等多重挑戰。當時綜合部僅我一人,我主動挑起辦公室工作與地方協調的雙重擔子,白天奔波于政府部門、農場指揮部和村民家中,夜晚整理內業資料,制定第二天工作計劃。
最艱難的是首月征地零進展的困境。部分村民因擔心青苗補償標準,多次拒絕溝通。我連續七天蹲點入戶,帶著政策文件和測量圖紙,用“拉家常”的方式講解項目建成后對鄉村交通、農產品運輸的利好,最終用真誠敲開了群眾心扉。在鎮政府協調會上,我梳理出12條群眾訴求,逐一對接相關部門,促成補償方案優化。短短四天內,40余畝臨時用地完成清表,便道順利施工,為項目按期開工贏得了寶貴時間。“這一仗”讓我深刻體會到,忠誠不是口號,是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的行動;擔當不是蠻干,是帶著對企業、對群眾負責的態度攻堅克難。
2022年春節期間,合寧高速滁河大橋項目駐地突降暴雪,為保障皖蘇省界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我組織青年突擊隊,頂著零下5℃的低溫開展除雪作業。結冰的橋面濕滑難行,我們肩扛融雪劑、手推除冰機,連續奮戰3小時,打通了1.2公里的應急通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我牽頭建立“一人一檔案”健康臺賬,組織48次核酸檢測、10余場防疫培訓,實現項目全員“零感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企業就是守護每一個崗位,擔當負責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
敬業清正:以匠心精神書寫奉獻之歌
軍人的字典里沒有“差不多”,只有“到最好”。我的辦公桌上,那本翻舊的工作筆記始終保持著工整的日期、清晰的待辦事項和完成標記,這是在部隊養成的習慣,對工作精益求精,對細節錙銖必較。由于工作地點不固定,人才流失是施工企業的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如何留人也就成為辦公室重要的工作,擔任綜合辦公室主任后,我更加體會到“穩住人心才能穩住工地”。
于是,我在生活上為職工提供營養、衛生的餐飲服務,滿足不同的口味需求;針對夜間加班情況,安排食堂做加班夜宵,讓職工在寒夜里能吃上熱乎的蛋炒飯;在項目部建起職工書屋、職工活動室及文化長廊,將荒蕪的空地改造成文化陣地;依托公司“家文化”機制,利用節假日等時機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一位老職工說:“在這里干活,累了有地方歇,悶了有地方樂,比在家還舒心。”
清正廉潔是黨員干部的基本操守。在項目上,我積極踐行清廉正直、公道正派的作風,并圍繞《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等法規,結合工程領域典型案例,定期組織廉潔警示教育活動,對貪污賄賂罪、受賄罪等重點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大家牢固樹立廉潔從業觀念,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當我看著自己參與建設的高速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想起初入公司時的誓言:“把軍裝換成工裝,一樣要當尖兵。” 從退役軍人到項目管理者,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個人成長到企業發展,合的是初心,贏的是未來。在集團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上,我愿繼續以軍人的鐵骨擔當踐行核心價值觀,以黨員的赤子情懷凝聚正能量,讓每一個崗位都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齒輪,讓每一次奮斗都成為書寫時代答卷的筆墨。
建工路橋
丁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