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安徽日報》推出專題報道,聚焦安徽建工集團轉型發展成效,生動記錄了集團深化“四大戰略布局”、全力賦能安徽“三地一區”建設的扎實實踐。報道指出,面對建筑行業下行壓力,安徽建工集團以“破立并舉、守正創新”的改革銳氣,堅決沖破體制機制桎梏,成功走出逆勢上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不僅連續17年穩居中國企業500強、中國上市公司500強行列,排名持續攀升,2024年營收更是突破千億元大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發展答卷。
一起來看報道原文,深入了解安徽建工的轉型密碼!
2025年10月10日《安徽日報》刊發
在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的壯闊征程中,省屬國企肩負著服務大局、引領發展的時代重任。面對建筑行業深刻變革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雙重考驗,安徽建工集團以“破立并舉、守正創新”的改革銳氣,毅然沖破體制機制桎梏,在轉型浪潮中勇立潮頭、開辟新局。
近年來,該集團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大力實施全省、全國、全產業鏈、全球“四大戰略布局”,以“投資+施工”雙輪驅動激活發展動能,精心布局高速公路投資、智能制造等十大業務板塊,成功在行業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條逆勢上揚、量質齊升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以實干擔當彰顯了省屬國企“頂梁柱”“壓艙石”的硬核力量。

安徽建工科技園(蜀山園區)
“投建運”一體化引領 奏響轉型升級“奮進曲”
今年7月10日,安徽建工自主投資建設運營的首條高速公路——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淮北段較計劃工期提前10個月建成通車運營,標志著該集團以高速公路投資為戰略支點,助力國家加快交通強國建設,實現里程碑式跨越。
徐淮阜高速淮北段和宿州段是該集團首條采用“投建運”一體化模式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項目,在項目籌備階段便明確了資金需求與風險評估,建設階段優化施工管理,運營階段強化收益保障,形成閉環管理,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從安徽高速公路建設的角度看,‘投建運’一體化模式是一項創新。”安徽建工集團投資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楊軍一語中的。與傳統模式相比,該模式可通過精準的產業定位、創新的施工統籌、完善的配套服務和高效的運營管理等為項目持續注入內生動力,實現項目自平衡。
高速公路“投建運”一體化模式也是該集團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該集團精準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部署要求,緊抓我省“五縱十橫”高速路網投資機遇,堅持省內省外市場并重,以“建一個項目、樹一座標桿、拓一片市場”的“以建促拓”模式,構建“短期攻堅+長期布局”市場開拓體系,推動高速公路投資市場向更高能級邁進,加快集團轉型升級步伐。
截至目前,該集團累計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已達24條,總里程超1200公里,一張輻射省內外的高速路網,已成為集團戰略轉型的堅實基石。
“每一條路,都是連接民生福祉與發展機遇的紐帶。”集團相關負責人說,未來將持續放大“投建運”一體化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再發力,為安徽打造交通強省貢獻更多力量。

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公司機器人焊接系統設備
智能制造破局 開啟綠色轉型“新篇章”
走進安徽建工集團(長豐)智能綠色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棟206平方米的兩層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樣板間格外醒目。這里沒有傳統工地的塵土飛揚與嘈雜喧囂,僅用8名工人、7天時間,便完成了一棟精致房屋的搭建。“我們自主研發的‘搭積木’式基礎系統,用全站儀精準放線,五步就能搭起建筑的‘鋼鐵骨架’。”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涂濤的介紹,揭開了裝配式建筑的“高效密碼”。
這個看似簡單的裝配式鋼結構,卻蘊含著諸多“黑科技”:它采用三角形穩定原理,自重僅為傳統磚混房屋的40%,抗風性能更優,抗震設防烈度可達8度;工期較傳統模式縮短80%,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內部空間可靈活調整,打破了傳統建筑“一建定終身”的局限。從“現場澆筑”到“工廠預制”,從“人海戰術”到“智能裝配”,安徽建工集團正以“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顛覆性理念,強力推動建筑業向綠色化、工業化、智能化轉型。
如今,該集團智能制造業務已形成建筑鋼結構、交通安全設施、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船舶制造、臨建房屋等產品體系,實現業態多元化發展。在杭州設立營銷辦事處,生產基地覆蓋合肥、蕪湖、六安等地并輻射江蘇、浙江等周邊省份,市場份額逐年攀升。與此同時,集團正加速推進廠區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推行廠區標準化管理,促進產品向低碳化、裝配化方向迭代升級。
“轉型不能只看眼前,更要著眼未來。”集團智能制造板塊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公司將深化數字化轉型,擴大BIM技術、AI技術等在生產中的應用范圍,努力朝著“黑燈工廠”“燈塔工廠”的建設方向邁進;積極拓展海工產品等新領域,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培育新的增長極,讓智能制造成為集團綠色轉型、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安徽建工自主投資建設的徐淮阜高速淮北段、宿州段
轉型動能強勁 鑄就企業品牌“硬實力”
9月15日,“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安徽建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憑借過硬的綜合實力和穩健的發展態勢位列第261位——這是該集團連續17年躋身該榜單,且2024年、2025年分別較上年躍升21位、3位,行業認可度、品牌影響力、社會美譽度持續攀升。
在當前建筑行業和房地產業大幅下行的嚴峻形勢下,安徽建工集團為何能實現“穩中有進、持續躍升”?為何能穩坐“中國企業500強”寶座?答案,就藏在其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與系統性變革的魄力中。
曾幾何時,和許多老牌國企一樣,安徽建工也面臨機構臃腫、人員冗余、業務重疊、資源分散的“成長煩惱”,二級單位“小而全”、聚焦主業不夠等問題,嚴重制約了高質量發展。為此,集團以“刮骨療毒”的決心,從頂層設計入手,研究制定了“三定”方案,從集團機關、所屬二級單位、三級分子公司直至項目部,一律定崗、定員、定編,全面精簡機構和機關人員,實現“瘦身健體”。
更為關鍵的是,集團以系統思維推進專業化整合,將分散在各二級單位的10余項業務進行“合并同類項”,成立智能制造集團、商貿物流集團、檢測科技集團等子公司。通過整合,成功構建了以投資為引領,業務涵蓋高速公路投資、智能制造、房地產(康養產業)、建筑工業化、建材商貿物流、設計施工檢測、新能源、社會服務業、食品產業及金融等十大板塊協同發展的全新格局。
改革成效,數據為證。2024年,集團科研設計業務同比增長30.1%,建筑工業化業務同比增長69%,智能制造業務同比增長196%,建材商貿物流業務同比增長143.9%,設備租賃業務同比增長200%,“1+1>2”的整合效應、拳頭效應充分釋放,企業發展韌性顯著增強。
抓改革、解難題、謀發展,近年來,安徽建工集團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2024年集團營收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控股與股份獲雙AAA資信最高等級,《財富》中國500強排名提升12位,成功入選“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一系列亮眼成績印證了轉型發展的成效。
“集團當下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打好轉型發展‘組合拳’,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深化實施‘四大戰略布局’,加大投資業務拓展力度,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方位推動集團全面轉型升級,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貢獻更多‘建工力量’”。安徽建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盛明宏說。
從模式創新到產業升級,從深化改革到品牌躍升,安徽建工集團的“組合拳”,拳拳有力、招招制勝。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自我超越,更是新時代安徽國企銳意改革、勇毅前行的生動縮影。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在安徽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安徽建工集團這家老牌國企正以更昂揚的姿態、更強勁的動能,奮力跑出轉型發展的“加速度”,書寫著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